《防灾科技学院报》
出版时间:2018-11-26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十年来家国”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作者:李凯

“四十年来家国”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我是四川人,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四川人。

四川是个好地方,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如今提起四川二字,人们会想到的是巍巍蜀道,幽幽青城,是峥嵘剑阁,秀丽九寨,是都江堰的水,峨眉山的佛,是麻将和茶馆,是热辣的火锅和川妹子,是呆萌的大熊猫和耙耳朵。但这些,至少四十年前的这些,与我家无关。

我的老家是川东北大巴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我一直以为,“巴山蜀水凄凉地”,就是说的我们那种地方,千百年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以游离历史主流之外出名的蜀地还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就连县城的解放,都是1952年——对了,县城古名难江,取江水险恶,难养黎民之意,解放后更名南江,是为南江县。

生活是什么样呢?爷爷经常给我回忆,家里住的是60年代修建的四间土坯草房,虽然当时的农村已经通了电,但南方不是村落式,家户在山间零星棋布,邻居都能隔个山头,没法集中供电,主要的电力又要供给工业,没有功夫挨家挨户给你装电线。照明还是以煤油灯为主,吃水要从屋后的大山上自己找水开渠,七八月间连着大雨就提心吊胆水顺渠冲垮了房子……

千年如此,有什么办法呢?仿佛只能循着祖祖辈辈的足迹,继续带着洪荒的蒙昧气息,笨拙而决绝的与自然斗争、逝去。

但有人不答应,他说,老百姓苦了几千年,但不能就这么一直苦着,我来想办法。

——恍如春雷炸响,甘霖将落,滋润在涂中已挣扎千年犹不得温饱的苦难百姓。

那个 “人”叫中国共产党,他想的办法叫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这次会议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政策变化,重心转移,其实对万千如我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重要程度是赶不上吃饭穿衣,住房出行的。所以改革开放前十年,更多的是沉淀。

那仍是爷爷的年代。还留存着计划经济的烙印,粮票、油票、肉票、布票等具有浓郁时代特征的产物我都有幸见识过。那时候的小山村,仍是相对贫穷和落后的,根本不知道山外有山和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据奶奶说,生产队唯一的电器,就是大队支部书记家新买的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改变了那里原有的闭塞,改变了原有的视听和眼界,只要没停电的晚上,支部书记家屋里屋外全都挤满了看稀奇的人。直到1988年,十四岁的父亲仍总盼望着过年,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红烧肉和糖饼干,不用在学堂一天三顿咸菜就米饭,还有新衣服穿。他一点一滴地成长着,村里的人文风貌也在发生着不大不小的变化。

而进入80年代中后期,此时诸如东南沿海等地已经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情况是越来越好的,在奶奶勤劳的操持下,在爷爷四处帮工的努力下,终于翻新了住的黄泥瓦房,孩子们最盼望的电视机直到1990也终于实现,而且还是贴彩的五色电视机……

改革开放二十年,风华正茂大进步。

1998年,父亲跟着大伯到了北京,这个国家的首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心,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机会,走出自己的人生。初来乍到,背井离乡,我难以想象那个当初二十来岁的小伙是如何在这座不夜的大城里起落拼搏,每一步的转变都需要付出多少辛勤的汗水和倍数的努力,但那一定英姿勃发,豪气如歌,恰如这个国家三十年发展的波澜壮阔。

那年我两岁,弟弟是这个家的新生儿,父亲母亲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照片里的红旗像是飘扬在梦里。

防灾科技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0414次访问,全刊已有1582693次访问